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资讯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访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

时间:2018-03-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河长,这个新“工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是因为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随后,江苏省无锡市委办公室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无锡市河(湖、库、荡、损)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在下达的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将河流断面水质的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各市(县)、区不按期报告或拒报、谎报水质检测结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这份文件的出台,被认为是无锡推行“河长制”的起源。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这标志着“河长”制已从当年应对水危机的应急之策,上升为国家意志。

  从江河源头到海滨湖畔,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支流小河,都有了自己的健康守护责任人。

  毋庸讳言,今天,中国治水理念和实践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河长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了中国智慧。

  2013年底,在经济转型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五水共治”在浙江全面开启。浙江省创新和完善了河长制等制度措施。目前,全省配备各级河长6.1万名,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覆盖,大江大河及主要小微水体都有了责任人。2017年,浙江省还出台全国首个河长制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明确了五级河长职责。

  两会前,记者赶赴浙江,对话两位省级河长,追踪他们的治水足迹,记录他们的治水思考。

  “白云尖下绿阴稠,倾耳俯身觅细流。一阵叮咚石里响,始知近处是源头。”几年前,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沿着飞云江溯源而上,有感而发,留下如是诗句。

  陈小平的另一个身份是飞云江总河长,四年多的履职时光里,除了抓好治水的各项工作,陈小平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打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零和博弈”的魔咒,把治水与富民有机结合起来。

  浙江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犹如“蝴蝶效应”,它们从环境治理开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让浙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都有了全新的色彩。在陈小平看来,通过治水,浙江各地历史传承的经济基因正得到全新改观,老产业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新动能的培养也有望造就浙江经济的新活力。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能否实现‘河长治’,制度保障是关键。”在陈小平看来,浙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良好开局,但也要认识到,河长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河湖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7年底,浙江当年初制定的剿灭劣Ⅴ类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这也意味着浙江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在陈小平看来,全面剿劣并非一劳永逸,更不能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治水依旧任重道远,消除了垃圾河、黑臭河,改善了指标,可以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距离生态环境的恢复还很远,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陈小平很清醒,治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美好环境是‘易碎品’,治理难、巩固更难。”陈小平说。

  “从长远发展来看,配套的机制建设是维持河长制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陈小平认为,现行河长制是各地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地方政府涉水主体责任的一项新制度,要实现“河长治”,一些管理制度问题亟须解决。

  “需要与现行水治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实现有机衔接。”陈小平认为,推行河长制要避免造成新的制度问题。为此,应在目前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等体制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形成有利于综合实施治水任务的体制和管理制度,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目标落到实处。

  此外,还需要转变被动应急机制为常态实施制度。在一些地方,地方党政负责人兼任河长具有较大随意性,容易造成权力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监督的状况,形成管理上的混乱。陈小平认为,应建立必要的管理和审批程序,做好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治水总体规划,以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远古时期的鲧因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而被舜帝放逐羽山;禹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13年终克水患,被民众拥戴为领袖。一奖一惩,问责分明。古代治水执行简单朴素,现代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责任是否落实。

  然而,现行涉水法律法规未对河长制的实施提出明确规范要求。因此,全面推行河长制,涉及众多领域、机构、群体,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河长制的实施提供规范和支撑。今年两会,陈小平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推进综合治水工作的建议》,建议加快推进河长制国家立法,科学设置河长责、权、利,推进依法治水和“河长制”制度规范化,确保河长制稳步推进、常态长效。

  此外,在他看来,加强断面监测、建立流域性生态补偿机制也是避免“自扫门前雪”现象的有效举措。

  “要把治水与富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老百姓在承担治水、护水义务的同时,可以享受到治水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浙江治水,才能真正治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陈小平说。

  从丽水到温州,从景宁到瑞安,飞云江沿岸的绿水青山间,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休闲体育小镇方兴未艾。看到这些,陈小平既欣喜又担忧,“沿线的乡镇和村庄,各自为政地发展绿色经济,既有同质竞争的趋向,又无法打响飞云江的整体品牌。”

  为此,他带着几十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结合打造美丽浙南水乡,就建设飞云江流域全域品牌,进行专题研究和调研。“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也必将给流域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他说。

  与此同时,他还结合联系农业的本职,以省政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把多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输送到泰顺、景宁和文成。“不能只顾当下的治水,更要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能做到零排放,不再让河流受到污染。”他说。

  “治水与富民偕行,最终达到人水和谐的状态,这是浙江治水的终极理想。”陈小平说。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

水务论坛公众微信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