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旸
“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次提及生态保护内容,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体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刘小东很欣慰,因为“生态”话题倍受关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保护”依然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他们纷纷为建设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美丽家园鼓与呼,积极建言献策。
现实需求 民心所向
近年,两会上出现的“签名水瓶”,是全国政协委员成龙倡导的生态保护专利项目之一。他在小组讨论会上谈道:“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不知道水的珍贵,应当节约用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凤凰村村委会主任杨莉则忧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止,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存在。
民建中央的提案关注城市水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黑臭水体,一份份数据引人注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总支书记宗成乐感慨:“以前农村能闻到泥土的芬芳,但现在许多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不能有效处理,农村小河沟、小坑塘里总是污水的气息。”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生态问题越来越凸显。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成为现实需求、民心所向。
凝聚共识 转型发展
绝不再以血泪换成长。“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给人活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坚定地表示,“要实现好绿色发展,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湖北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真正建设成生态廊道。”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指引下,长江经济带也愈来愈重视对生态的修复与保护。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为保障长江生命线安全发声:“究竟是以经济为重还是生态优先,不一样的思路决定不一样的结果。”面对利益和环保生态的博弈,他建议:“必须要形成计划和时间表,这样才能让长江生态恢复有现实的目标,才能让老百姓看到未来的希望。”
现实倒逼改革,改革焕发新生。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阿什老轨认为要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切实把握好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点。
而一定条件下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更决定了开发和保护孰轻孰重。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孙菊生说:“坚决把影响河湖生态环境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走发展—污染—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绿色崛起。”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主张,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生态资源成为产业转型和财富增长的源泉。来自全国政协妇联界别的窦啟玲委员说:“贵州省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大力实践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统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广泛共识。人类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将无法延续,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完善制度 务求长效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岷江-大渡河流经的四川藏区放弃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时机。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王福耀呼吁:出台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让生态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去年两会时,代表委员们就围绕“生态保护补偿”提出诸多建议。会后,水利部深入组织开展水生态补偿机制重大课题研究,提出江河源头区生态补偿的思路和方案,积极参与“生态补偿条例”立法研究起草,通过各种渠道为水生态补偿发声,推动着水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建立。
而要实现生态建设的长效性,还需以法律制度做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提出,制定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对破坏生态的违法者予以严惩,使其望而却步。“看不见的地下水污染危害性大,建议完善国家和地方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在城市和农村建立监测网络,做到监测和信息发布常态化、法制化。”全国人大代表郭淑芹这样关注如何以法律制度约束“看不见的污染”。
在制度建设中,2016年底开始全面推行的河长制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言生态问题时关注的热点。大家纷纷为这项河湖管理保护的重大制度创新点赞,为其更好地推行出谋划策。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高波认为,河长制的实施,能把各方力量集合起来,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黄巧云认为在“河长制”和“严守生态红线”的实施过程中,关键要把相关措施及制度进一步细化好、落实好。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胡四一建议,将河长制纳入法治轨道,“干部更替后治理思路和相关政策如何衔接?应充分吸纳现有经验做法和科学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而作为陕西省的省级河长,全国政协委员张道宏深有体会:“目前,商洛市实现了所有河道河长监管全覆盖,解决了‘谁管河、管什么、怎样管’的难题。”他建议,河长制落实中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社会共治机制,引导社会积极监督。
部署必须落实。考核问责是推动制度落实的有效抓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认为,“要把问题考出来,把成绩考出来,把责任考出来”。她建议把河长制考核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十条”考核统筹实施,把河长制的问责和各地党政领导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结合起来。
水利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有勇气,有谋略,有担当,坚定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决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是人们对生活的共同期盼。代表委员们带着基层体验和深度思考的建言献策,必将加快这一美好愿景早日走进现实。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
水务论坛公众微信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