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国内资讯

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如何实现双控?

时间:2017-07-1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开展以县域为单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预警体系,发布预警信息,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

  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地应积极推进。结合实际,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开展以县域为单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预警体系,发布预警信息,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产业布局以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的水资源论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规划水资源论证评价结论应作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合理配置项目水源,从严核定许可水量,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

  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高效节水项目和中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工程,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推广喷灌、微灌、集雨补灌、水田控制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展节水技术设备推广应用,集成示范一批简便实用的节水技术模式。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推动高耗水行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指导火电、钢铁、石化、化工、食品等高耗水工业行业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支持一批重大节水改造项目,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水效对标达标改造,在钢铁、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培育一批节水管理制度完善、用水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节水型示范企业。

  三是统筹配置和有序利用水资源。实施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控制。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限期关闭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实现对地下水动态有效监测。合理有序地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积极利用非常规水。做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减少水资源消耗,逐步降低过度开发河流和地区的开发利用强度,退减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加快完善流域和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积极推进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快明晰区域和取用水户初始水权,稳步推进确权登记,建立健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区域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水权交易形式,因地制宜地探索水权交易。积极推进水资源税费改革。支持综合节水、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信息监测、水资源计量器具在线校准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四是严格强度指标管理。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按照用水对象或产品用水定额核算取用水量,下达取用水计划和审批取水许可,超计划或超定额取水的,对超计划或超定额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逐级建立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责任制。将用水总量和强度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

  五是强化基层基础性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重大节水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加强基层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队伍建设,为双控行动具体推动奠定重要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和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良好风尚。要依法公开水资源信息,健全听证等公众参与制度,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重大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777号    客服热线: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北口水利综合楼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扫一扫

水务论坛公众微信

关注有惊喜